浙商期货“挖角”升级 被曝以保证金换职位
摘要:编者按:期货公司“挖角”又有了新的动向,挖角者的眼光盯上了其他公司客户的保证金,手段是给带来客户保证金的人员许以高职位。浙商期货“挖角”升级被曝以保证金换职位传言浙商期货许诺以5000万元客户保证金换营业部总经理职位,本报调查发现此说并不完全属实■本报见习王宁期货公司之间人才“挖角”开始升级,近来市场频频传出有的期
编者按: 期货公司“挖角”又有了新的动向,挖角者的眼光盯上了其他公司客户的保证金,手段是给带来客户保证金的人员许以高职位。这种“恶性挖角”也许能赢得一时,但注定赢不了未来。
浙商期货“挖角”升级 被曝以保证金换职位
传言浙商期货许诺以5000万元客户保证金换营业部总经理职位,本报调查发现此说并不完全属实
#re#
■本报见习 王 宁
期货公司之间人才“挖角”开始升级,近来市场频频传出有的期货公司许以经理职位“挖角”。但前提条件是,需要带来5000万元客户保证金。
“跳槽的初衷是对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渴望,并不完全是基于待遇的提高而转投浙商期货工作。”期货业一位跳槽者向《证券》表示。
本报从知情人士处证实,Y期货公司一名从业者跳槽至浙商期货,并有望担任某部门中高层管理职位,其跨度之大让着实好奇。就此采访该当事人,他表示,基于三点原因才决心转投浙商期货旗下:第一,借助宽广平台能够更好地体现自身综合能力。第二,能有更大发展空间和自由。第三,对于公司的归属感更强烈。
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,从业者的跳槽更多地折射出期货业对于人才的渴望与需求,期货公司应当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,而不是公司之间盲目的“挖墙脚”。
5000万元保证金的条件
不完全属实
此前,通过相关途径获悉,浙商期货给予该当事人的丰厚待遇除了工资有较大诱惑之外,还以营业部总经理之职相邀请,但作为交换,当事人需为公司提升保证金5000万元作为先决条件,另需每年为公司创造一定的手续费收入。不过,通过对当事人及相关人士求证,该消息不完全属实。
据了解,该人士于今年5月份跳槽至浙商期货,目前作为普通员工就职于该公司,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市场开发和公司内部管理。他表示,现在业务压力没有那么大,但这不表示就此放任自我,只是在初期对于新的工作环境需要有足够的认识,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。
这名跳槽者表示,虽然两家公司(原工作单位和现就职单位)的企业文化相差不大,同属浙江辖区期货公司,但工作的内容却有较大差别,与一些券商系期货公司的“狼文化”存在相同地方。所谓的“狼文化”是只注重单一的市场业绩能力体现,公司不会对员工培养投入财力人力,工作等同于合约,缺少人情味,更别提职业提归属感,这是跳槽的原因之一。
“已经到了三十而立之际,跳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,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,并不只是单一的业务内容,管理能力、人际交往和内部协调,这些都是体现个人能力的地方。”他表示,现在的实际收入其实并没有以前那么高,因为跳槽之后在业务提成上基本为零收入,公司只发放基本工资。但不会让我感到沮丧,相反,从头开始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,改变之前的营销策略,改进工作方式。
他表示,新的工作平台给了我更大的发展空间。首先,在财务方面有一定支持,可以扩大业务团队,组建新型的交易模式,从而扩大业务内容;其次,从普通工作人员转变为管理者,提升管理能力,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、积累经验。
“目前,我对未来已经做出了全新的规划,将组建一个研发型的业务团队,这是与其它业务团队有着特殊的地方。”他向表示,“自己的孩子自己养”,而不是在开发了客户之后交给公司来维护,团队在开发了市场之后,这些客户的后续服务只有该团队来经营,不能让它在交易中慢慢退出期货舞台,要让它茁壮成长,从而培养成为优质客户。
联系Y公司相关负责人,该负责人表示,对于该员工跳槽之举平淡对待,对本公司没有产生较大影响;公司也将调整管理策略。今后将加大内部人员的培训,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,注重人才储备。另外,如果员工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,我们会支持,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。
跳槽现象折射
期货公司求贤若渴
这位跳槽者向介绍,自2007年进入期货行业工作,对于期货业前景有较大的憧憬。当时已盛传股指期货将推出,而自己也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,但是2010年股指期货才成功上市,虽然在这段期间没有更好的发展,但是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。不过,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,期货公司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。目前,已经到了个人发展阶段,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迫切的渴望,这是跳槽的主要原因所在。
通过采访认识到,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。从业者由最初普通从业人员发展到对于自我价值追求的升华,表明行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。随着从业者年龄的增长,对于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追求和渴望,这也表明从业者对于前景持乐观的态度。
银河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屈晓宁表示,从某种角度来说,期货公司“挖墙脚”更多的是大浪淘沙、优胜劣汰的发展,能够成为被发掘的对象,说明具有发掘的潜力,这也是公司对于从业者能力的认可,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完全正确之举。从跳槽者给予新公司带来保证金方面来看,公司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,应该让客户信任公司,而不是盲目追随于业务经理。公司只有培养优秀人才,提升服务能力,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客户,从而提升公司发展空间。
屈晓宁呼吁,期货公司应当着力打造个性化竞争力。从业人员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,折射出公司的盲目招聘,在奉行“外来和尚会念经”的风气下,不注重内部人员的培养,盲目招揽外来人才,也不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优势,公司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。其实,一些公司本身就具有某些方面的人才优势,外来人员也有一定的独到之处,但如果盲目招聘,无形中打击原有人才对于公司的忠诚度。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,企业对于员工没有安全感,这才是公司最可怕的地方。
他表示,期货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将成为“香饽饽”。中高层管理者对于公司的内部结构、业务团队建设,及公司发展方向都有一定前瞻性指引,这是期货公司所共同渴望的。从期货公司“挖墙脚”来看,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待遇得到提升,自身价值得到实现,这也无可厚非,这些人才成为期货公司的“顶梁柱”也是一件好事。现阶段,跳槽者看重平台是否足够宽广,自身价值是否能够体现,折射出从业者结构有了成熟的表现,但同时,也折射出行业对于人才的渴望较为迫切。
中期系成期货业“*埔*校” 国际期货输出人才多
当年中期学院的创办培育了众多人才,如今很多人任期货公司高管
■本报见习 王 宁
期货业“挖墙脚”现象其实一直存在。《证券》向多位业内资深人士了解,并翻阅了期货业“老*历”后发现,中国国际期货人才流失较为引人注目。
“中期号称是期货业文化的发祥地,创立了中期学院,堪称期货业的‘*埔*校’。期间培养的期货人才不计其数,但由于各种原因,当年的人才队伍已基本瓦解。如果能够保持到现在,恐怕业内任何一家期货公司也不能与之抗衡。”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表示。
中期系的人才流失
自1999年之后的十多年间,整个中期系共有过三次大规模的融资行为,这三次融资对于中期来说具有深远意义,彻底改变了中期期货的公司性质,由最初的国有化彻底转变为私有化,这也奠定了中期以后的变革。
“当年中期学院的创办培育了业内多数人才,这些成员现如今很多已成为公司高管。当然,有些人则选择留在了中期。”某资深人士表示,如果中期成员能够一直携手发展到现在,恐怕业内没有一家期货公司能与之抗衡。
“现在的北京中期、上海中期继续存有中期系文化,现任大商所副总经理郭晓利、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、中期期货总经理陈冬华及2005年北京中期期货总经理母润昌(现任总经理许丹良)等,这些资深人士都曾是中期的成员。”该业内人士表示,在2007年至2008年,由于对于股指期货上市的预期升温,更加速了中期“易主”进程,这次动荡的结果是:大量人员流失、保证金瞬间蒸发。
知情人士透露,在中期“易主”过程中,马文胜曾要求“净身出户”,不带走任何人员和资金,中期在经过考虑之后同意要求,但始料未及,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,中期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陆续离职达30人之多,一年以后,中期客户保证金下降10亿元,其中的部分离职人员都是以团队形式离开的。
“这次中期的动荡虽然在人员和资金方面有所减少,但毕竟还都是在期货业内流动,没有流出到其它行业,起码对于行业来说未有实质性影响。”他表示。
不过,在2011年下半年,中期成为了证监会批准的三家境外试点业务之一的期货公司,为了迎接此项业务的开展,中期在2011年年末进行内部整合,这次整合导致中期北京地区员工有20人之多跳槽,这些人员多数已跳槽至其它行业,转向自己所喜爱的行业,这让多数业内人士感到痛心,感叹大批人才的流走,不仅是公司的损失,更是行业的损失。
青睐证券基金业
在走访调查中发现,随着券商、基金、信托等机构相继涉足股指期货后,期货从业人员(多数为分析师)跳槽的也越来越多。为吸引优秀人才加盟,各机构都开出了较高的加码,甚至委托猎头公司代为寻觅期货研发人才,其中券商表现最为明显。不过,也有另外一种现象,一些期货业务人员跳槽到现货企业。
据了解,跳槽到金融机构的期货人员多受工资方面诱惑,期货待遇薪酬较低,自身能力得不到体现,而券商等金融机构开出的年薪一般在万元之间,优秀的人才则在50万以上,这是导致期货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。薪酬较低、公司不够重视人才的培养是导致期货业人才流失的两大因素。
“我们公司很少有培训活动,即使有也是为了组织客户前来学习、进行初级的期货理论知识培训,对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很少。”某公司员工表示,公司对于业务人员只注重业绩的提升,本身业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就很低,如果自身没有开展业务的优势,每个月只能拿到很低的薪酬,时间久了都会另谋出路。
另外,随着期货在服务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升,许多现货企业迫切需要参与期货交易,而又缺乏相关人才,进行培训的成本又太高,许多现货企业便向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抛出“绣球”。
提高员工薪酬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文关怀
三大现状需改善 留住人才是关键
■本报见习 王 宁
面对期货业层出不穷的“挖墙脚”现象,多位业内人士向《证券》表示,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,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方式,提高员工薪酬、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大人文关怀,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,让公司感受到员工的忠诚。
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公司之间的人员竞争已不再是考虑单纯业务能力,中高层管理者才是公司最为青睐的对象,如果再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,这些人无论跳槽到哪里都将是“香饽饽”。
留住现有人才是关键
据了解,目前多数期货公司频频“招贤纳士”,渴望期货精英投身其旗下,以此提升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力。但是,公司本身是否具有优势呢?这是公司在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,期货公司需求突破,抓准定位是关键。
“其实,一些公司本身就具有一定优势,但他们不注重精益求精的理念,总是想在其它行业领域上占据份额,这样的最终结果是:既失去了自身优势,又未能够抓住其它发展机遇。”某业内人士表示,只有把现有的人才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,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所在,才能够让这些人才感受到归属感,坚定他们的忠诚,团结力量共同推动公司发展。他表示,公司如果只求一味的招聘业务人员,不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训,不提高薪酬待遇,短期的逗留最终也将是永远的失去。
该人士表示,公司在现有的人员和客户上下足了功夫,首先对于公司员工进行定期的理论培训,管理层次也对员工较为关怀,员工们对领导都很尊敬。其次,在客户方面,针对公司自身的优势,加强培养优质客户,使其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。例如:公司依托某现货市场,在对此品种的现货市场掌握了足够的信息,公司研发人员进行期现结合,设计出套利策略,对于期货市场的品种走势分析准确率控制较好,从而为客户回避了市场风险、锁定投资收益,客户在这个期货品种方面对公司有足够的信任,而公司员工也有了自豪感。
“据我所知,国债现货市场的人才目前月收入最低也有5万元,而期货公司如果招聘国债研发人员,月工资能有多少?8000元、10000元还是15000元?恐怕几乎没有哪家期货公司能够给出这么优厚的待遇吧?可是,随着国债期货上市临近,公司该怎么面对呢?只有两种方法:集中精力培养人才或放弃对于国债期货工作的开展。”某公司研发人员表示,如果放弃国债期货,集中优势投入到农产品期货或金属期货方面,公司也能够取得较好收益;如果培养国债期货人才,可能需要一点时间,这样在国债期货推出之际已不占优势了。
另外,一些业内人士表示,公司在人才竞争上无形中也挫伤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公司只需求外来人才,而本来所拥有的优秀员工得不到自身展现的机会,久而久之,员工的忠诚度、归属感也会下降,公司对于员工也将失去信心。
#ad#
中高层管理者最受欢迎
据悉,多数期货公司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最为欢迎,中高层管理者本身具有三项优势:1、具有公司内部管理和协调的经验;这位公司省去管理方面的后顾之忧。2、具有相对的人脉和资源;中高层管理者在后期开展公司方面公司可以全然放心,再加上本身的资源优势,其业务能力更是不容置疑。3、这些人才的流动往往能否带来更多的业务人员和其它部分的员工。
“中高层管理者具有团队意识,团队开展工作肯定比个人开展工作取得的效果要好的多。”某公司部门经理表示,对于“挖墙脚”现象来看,其实在另一个层面也能反映出积极意义,能够成为被挖掘的对象说明具有一定潜力,可能在这家期货公司没有被发掘出来,而跳槽到另外一家期货公司展现自身能力,这也是一件好事。
现阶段,公司和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,公司比较看重员工的业务能力,相对来说比较单一,而员工更看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展现,也许在开展业务方面不具备优势,但在管理和协调方面具有优势,这也是导致“挖墙脚”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。